“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產黨永遠的掛念;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共產黨生命的源泉。”2012年4月,全省對口支援藏區工作會上確定雙流縣對口援建甘孜州巴塘縣,雙流縣先後已派出六批幹部支援巴塘縣的建設與發展。上周,成都晚報記者來到巴塘縣,目睹了援藏幹部為了藏區人民吃苦耐勞、甘於奉獻,與當地群眾融為一體的一幕幕生動畫面。
  從“書生意氣”到“康巴漢子”
  “多進藏家門、多知藏家情、多問藏家苦、多解藏家憂、多交藏家友”,自從作為對口支援工作指揮部指揮長進入巴塘縣後,羅勇便知道自己肩負著更多的使命和責任。一直以來,他將“五個多”作為使命嚴格要求自己和團隊,時刻牢記使命,履職盡責。
  兩年來,羅勇不畏高原缺氧、剋服語言不通,與巴塘縣廣大幹部、農牧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接地氣,接民氣,訪民情,順民意。他在調研中曾從馬背滾落摔傷脊椎、他曾連續步行10多個小時入戶調查;從海拔4685米的德達鄉德達牧業村、最偏遠落後的甲英鄉波戈西村、到蘇哇龍鄉王大龍村新農村籌建點和“結對認親”親戚家,羅勇的足跡遍佈巴塘的19個鄉鎮,走親串戶,訪問鄉裡,當地幹部群眾無不動容,鄉村的農牧民群眾都淳樸地豎起了大拇指。
  如今,這個從成都來的“白麵書生”已成為一個真正的“康巴漢子”,從當初的“去巴塘”到如今的“回巴塘”,不僅從膚色和體格上得到轉變,內心裡也把自己當作了巴塘人,羅勇出色的工作和對巴塘人民的親情得到當地幹部群眾的高度認可。
  既然選擇了遠方
  便只顧風雨兼程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雙流電視臺援藏幹部烏江常用汪國真的這首《熱愛生命》來自勉。
  2013年3月,烏江4歲大的女兒患病毒性感冒入院治療,烏江的愛人讓女兒在病床上和烏江視頻對話,懂事的女兒竟然不肯,她說“不想讓爸爸看到我生病的樣子,不要爸爸擔心!”……援藏2年來,烏江始終堅守這份沉甸甸的責任,始終嚴於律己,真正做到了“多進藏家門、多知藏家情、多問藏家苦、多解藏家憂、多交藏家友,”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了對口支援工作指揮部和掛職單位安排的各項工作任務,獲得了巴塘縣優秀共產黨員和援藏幹部先進個人的榮譽。
  一個個平凡的名字
  架起座座民族團結橋
  羅超,雙流縣委組織部援藏幹部,在2010年到石渠縣考察援藏幹部工作後,被援藏幹部精神所感動,毅然報名參加了援助巴塘。2年來,羅超工作兢兢業業,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凡的成績。推動制定了巴塘縣委組織部多項制度,積極開展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和基層組織建設、機關信息化建設以及巴塘幹部人才各項工作,得到巴塘領導的高度贊揚。而在對雙流援巴塘的同事們,羅超總是從組織上、生活上給予他們無微不至的關心和幫助。
  “我是黨員,既然來了,就不要計較個人得失!”在羅超的內心,一直有一點小小的愧疚,那就是至今還欠妻子一個婚禮、欠5個月大的孩子更多。“她們都理解我、支持我!”每每想起這些,這個堅強的男人總會哽咽、雙眼含滿淚水……
  楊川良、賈勇、朱文友……2年時間里,這支隊伍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援藏幹部的神聖使命,哪裡偏遠就去哪裡,哪裡需要就在哪裡,把黨和政府對人民群眾的真切關愛融於一言一行之中。一個個平凡的名字,架起一座座民族團結的橋梁,和當地群眾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在巴塘大地上逐漸變得生動和豐滿。他們用真情踐行著黨交給的使命,現在,每一個名字都變成了一個感人的故事,一首贊歌,迴蕩在巴塘的山水之間。
  成都晚報記者 郭萬 攝影報道  (原標題:用真情踐行黨交給的使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l64rlkey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